公募是机关枪,私募是狙击手,谁能创造绝对收益?

  2016-08-02 本文章361阅读

 一公募基金”奔私“的基金经理自白:过去管过公募基金,做过专户投资,如今出来做私募,对绝对收益和相对收益的区别,感受颇深,公募基金是机关枪,创造的是相对收益,而私募基金则是阻击手,创造的是绝对收益。


公募怕“错过”       


公募最怕“错过”。人群中的位次比什么都重要,几个点的差距就决定了1/4和1/2的差别,决定了有无年终奖,决定了升迁和下岗。大多数公募经理不敢轻易偏离人群和指数,默默跟随、中性仓位,只有在最有把握的时候选择短暂偏离,或者选择几个最熟悉的股票做指数加强。


众所周知,如果在下跌过程中减仓,或许会有少许优势,可市场一旦反弹这种优势就会消耗殆尽。所以,没人减仓,跌就跌吧。踏空50点远比套牢500点痛苦。公募经理生怕错过每一个机会,总觉得隔壁的经理无所不能,所以无论牛市熊市仓位都偏高,即便混合型的产品也是如此。公募基本不做仓位选择,宏观策略的用处不大。


当然,公募也有极度偏离群体的勇士,这些人要么前10%,要么后10%。


私募怕“做错”       


私募最怕做错。控制回撤是产品乃至公司的生命线。像去年6月、8月和今年年初的熔断,碰到一次就完了,这种级别的下跌一次都不能错。安全垫、止损机制、仓位控制和大势判断都极端重要,而这些在公募基本不用考虑。


做绝对收益,经常感觉很“怂”,很多机会不敢轻易尝试,不像在公募,先买十个点再说。其实,很多牛股是干出来的,一旦上车了就比较容易。安全垫本来就是一个无中生有的过程,如果已经有了十几个点,就比较从容。


绝对收益与相对收益的差别      


公募将收益放在第一位,私募更重视风险。公募像机枪手,永远有仓位,不拿几个股票浑身不自在,私募像狙击手,等待的时间远比开枪的时间多。一个牛市,羊群成队出没,机枪的收获当然比狙击高,可一旦熊市,一通乱射只会浪费子弹,定点狙击更有效率。


公募更容易坚持,反正要有仓位,反正大家都跌,所以在下跌的过程更容易拿住股票。但是对于投资人的考验,是否能承受得了等待上升期的煎熬。


今年以来,很多奔私的公募经理现在业绩表现都不佳,其实很重要的原因是对其约束条件的改变,追求绝对收益的思维转换。高空室外无护栏漫步估计没几个人能做到,不是说没有行走的能力,而是平时在地面简单的动作一旦到了高空就无法展开。在公募,带着盔甲和人搏斗,现在是直接肉搏,能一样吗?以前惯常动作和赖以成名的绝技,现在无法实施,有种手足无措的感觉。


7月新规以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已将不合格的8248家私募机构驱逐出列,未来私募机构的专业化以及规范化也在逐步增强,投资管理能力和经验不足的私募,生存空间正日益缩小。留下来的私募机构则更需要在阳光下,进行贴身肉搏,创造出绝对收益才能在市场上存活下来。


关注
一键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