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假者的代价有多大,重温史上最大的财务造假案,你就知道了!

  2019-05-20 本文章316阅读

最近市场的热点,莫过于A股昔日的“白马股”,如今的*ST康得。


5月12日晚,江苏省张家港市公安局官方微博发布消息:康得新集团董事长、康得新复合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大股东及实际控制人钟玉,因涉嫌犯罪被警方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作为上市公司,*ST康得的股价最高时达到26.67元,如今仅有3.87元,跌幅高达85%以上,从现在来看,恐怕还将下跌,前路仍不可知。


造成上述结果的原因,来源于四个字,财务造假


历史上,财务造假成功者,随着业绩表现的优异,股价蹭蹭上涨,股东和投资者皆大欢喜,但造假一旦被发现,公司退市,股东血本无归,投资者亦损失惨重.......


财务造假界的“翘楚”,当属美国的安然公司。


五百强第七名的“破产”记录

安然公司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商品和服务公司之一,名列《财富》杂志“美国500强”的第七名,自称全球领先企业。

然而,2001年12月2日,安然公司突然向纽约破产法院申请破产保护,该案成为美国历史上企业第二大破产案。


在破产之前,安然拥有约21000名雇员,2000年披露的营业额达1010亿美元之巨。


它的瓦解创下了美国经济领域的三项记录


即破产资产总额498亿美元,为美国有史以来最大宗的破产申请;股价一天内猛跌超过75%,创下纽约股票交易所和纳斯达克市场有史以来单日下跌幅度之最;股价由曾经的90.75美元,跌至每股0.26美元,股价缩水近350倍,创下美国有史以来公司破产速度之最。


安然的具体破产过程如下


10月16日,安然发表2001年第二季度财报(是第三季财务报表),宣布公司亏损总计达到6.18亿美元,即每股亏损1.11美元。同时首次透露因首席财务官安德鲁·法斯托与合伙公司经营不当,公司股东资产缩水12亿美元。


10月22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瞄上安然,要求公司自动提交某些交易的细节内容。并最终于10月31日开始对安然及其合伙公司进行正式调查。   


11月1日,安然抵押了公司部分资产,获得J.P摩根和所罗门史密斯巴尼的10亿美元信贷额度担保,但美林和标普公司仍然再次调低了对安然的评级。   


11月8日,安然被迫承认做了假账,虚报数字让人瞠目结舌:自1997年以来,安然虚报盈利共计近6亿美元。   


11月9日,迪诺基公司宣布准备用80亿美元收购安然,并承担130亿美元的债务。当天午盘安然股价下挫0.16美元。   


11月28日,标准普尔将安然债务评级调低至“垃圾债券”级。   


11月30日,安然股价跌至0.26美元,市值由峰值时的800亿美元跌至2亿美元。   


12月2日,安然正式向破产法院申请破产保护,破产清单中所列资产高达498亿美元,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破产企业。当天,安然还向法院提出诉讼,声称迪诺基中止对其合并不合规定,要求赔偿。


如何财务造假?

首先遭到质疑的是安然公司的管理层,包括董事会、监事会和公司高级管理人员。他们面临的指控包括疏于职守、虚报账目、误导投资人以及牟取私利等。


在10月16日安然公布第二季度财报以前,安然公司的财务报告是所有投资者都乐于见到的。

看看安然过去的财务报告:


2000年第四季度,“公司天然气业务成长翻升3倍,公司能源服务公司零售业务翻升5倍”


2001年第一季度,“季营收成长4倍,是连续21个盈余成长的财季”……在安然,衡量业务成长的单位不是百分比,而是倍数,这让所有投资者都笑逐颜开。


到了2001年第二季度,公司突然亏损了,而且亏损额还高达6.18亿美元! 


然后,一直隐藏在安然背后的合伙公司开始露出水面。经过调查,这些合伙公司大多被安然高层官员所控制,安然对外的巨额贷款经常被列入这些公司,而不出现在安然的资产负债表上。这样,安然高达130亿美元的巨额债务就不会为投资人所知,而安然的一些官员也从这些合伙公司中牟取私利。   


更让投资者气愤的是,显然安然的高层对于公司运营中出现的问题非常了解,但长期以来熟视无睹甚至有意隐瞒。包括首席执行官斯基林在内的许多董事会成员一方面鼓吹股价还将继续上升,一方面却在秘密抛售公司股票。


而公司的14名监事会成员有7名与安然关系特殊,要么正在与安然进行交易,要么供职于安然支持的非盈利机构,对安然的种种劣迹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根据安然公司2001年11月8日向SEC提交的8-K报告以及新闻媒体披露的资料,安然公司的财务作假的主要方式可分为四大类:


(1) 利用“特别目的实体”高估利润、低估负债。


安然公司不恰当地利用“特别目的实体”(SpecialPurpose Entities,简称SPE)符合特定条件可以不纳入合并报表的会计惯例,将本应纳入合并报表的三个“特别目的实体”(英文简称分别为JEDI、Chewco和LJM1)排除在合并报表编制范围之外,导致1997至2000年期间高估了4.99亿美元的利润,低估了数亿美元的负债。各年度的具体情况如下:

数据来源:SEC,东方财富Choice数据


(2)通过空挂应收票据,高估资产和股东权益。安然公司于2000年设立了四家分别冠名为Raptor I、RaptorⅡ、Raptor Ⅲ和Raptor Ⅳ的“特别目的实体”(以下简称V类公司),为安然公司的投资的市场风险进行套期保值。


为了解决V类公司的资本金问题,安然公司于2000年第一季度向V类公司发行了价值为1.72亿美元的普通股。在没有收到V类公司支付认股款的情况下,安然公司仍将其记录为实收股本的增加,并相应增加了应收票据,由此虚增了资产和股东权益1.72亿美元。


此外,2001年第一季度,安然公司与V类公司签定了若干份远期合同,根据这些合同的要求,安然公司在未来应向V类公司发行8.28亿美元的普通股,以此交换V类公司出具的应付票据。


安然公司按上述方式将这些远期合同记录为实收股本和应收票据的增加,又虚增资产和股东权益8.28亿美元。上述两项合计,安然公司共虚增了10亿美元的资产和股东权益。


(3)通过有限合伙企业,操纵利润。


安然公司通过一系列的金融创新,包括设立由其控制的有限合伙企业进行筹资或避险。现已披露的设立于1999年的LJM开曼公司(简称IJMI)和LJM2共同投资公司(简称LJM2,LJM1和LJM2统称为LJM)在法律上注册为私人投资有限合伙企业。


安然公司在东窗事发前,安然未将LJM纳入合并报表编制范围。但从经济实质看,LIM的经营控制权完全掌握在安然公司手中。


1999年6月至2001年9月,安然公司与LJM公司发生了24笔交易,这些交易的价格大都严重偏离公允价值


安然公司披露的资料表明,这24笔交易使安然公司税前利润增加了5.78亿美元,其中1999和2000年度增加的税前利润为7.43亿美元,2001年1至6月减少的税前利润为1.65亿美元。


在这24笔交易中,安然公司通过将资产卖给LJM2确认了8730万美元的税前利润;LJM购买安然公司发起设立的SPE的股权和债券,使安然公司确认了240万美元的税前利润;LJM受让安然公司联属企业的股权,使安然公司获利1690万美元;安然公司与LJM共同设立5个SPE,并通过受让LJM2在这5个SPE(其中四个为前述的V类公司)的股权等方式,确认了与风险管理活动有关的税前利润4.712亿美元。


(4)利用合伙企业网络组织,自我交易,涉嫌隐瞒巨额损失。


上述三个重大会计问题所涉及的金额,在我们看来已是天文数字。但安然公司的会计问题并非到此为止。


上述披露的不到10家合伙企业和子公司所涉及的上述会计问题,说不定只是冰山一角。安然公司拥有错综复杂的庞大合伙企业网络组织,为特别目的(主要是为了向安然公司购买资产或替其融资)设立了约3000家合伙企业和子公司,其中约900家设在海外的避税天堂。


如果再算上这3000家公司之间的关联行为,财务造假的规模恐怕就不得而知了。


至于众多以安然股票为轴心的创新金融工具及其他复杂的债务安排所涉及的损失和表外债务,很可能是个难以估量的“财务黑洞”。


造假者的代价

安然公司的财务造假在美国股市造成了恶劣影响。调查结束后,美国证监会和司法机构给予安然公司最严厉的惩罚,安然公司及其相关的中介机构都遭到了灭顶之灾:


1、安然公司被美国证监会罚款5亿美元,股票停止交易,公司宣告破产。


2、安然公司有几十人被提起刑事指控。


公司CEO杰弗里·斯基林被判24年徒刑并罚款4500万美元;财务欺诈的策划者费斯托被判6年徒刑并罚款2380万美元;公司创始人肯尼思·莱虽因诉讼期间去世被撤销了刑事指控,但仍被追讨了1200万美元罚款。安然公司的投资者通过集体诉讼获得了71.4亿美元的赔偿金。


3、有89年历史并位列全球五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安达信因帮助安然公司财务造假,被判处妨碍司法公正罪后宣告破产,全球五大会计师事务所从此变成“四大”。


4、三大投行遭到重罚,花旗集团、摩根大通、美洲银行因涉嫌财务欺诈被判有罪,向安然公司的破产受害者分别支付了20亿、22亿和6900万美元的赔偿罚款。


针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欺诈,美国于2002年颁布了"萨班斯法案",其中规定:


公司CEO必须对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宣誓;成立一个专门委员会对公司的财务报告进行审查;


编制虚假财务报告,最高可处500万美元罚款或20年监禁;


篡改文件的刑事责任,最高可处20年监禁;财务欺诈的刑事责任,最高可处25年监禁;


对举报者打击报复的刑事责任,最高可处10年监禁,从而大大提高了财务欺诈的违法成本。


美国还设立了对财务欺诈的举报奖:举报者可获得罚款金额10—30%的奖金,美国证监会曾经给一位举报者寄去了3500万美元巨奖。违法成本的大幅度提高,极大地震慑了以身试法者,美国股市的市场秩序也由此出现了明显好转。 


从安然的故事来看,造假的成本远不是60万的顶格罚款,而是800亿美元市值灰飞烟灭,几十年的巨头不到一个月轰然倒地,审计公司信用破产,高管被判入狱被绳之以法。


上述这些,正是一个造假者应有的代价。


原文转自:公众号“东方财富网”

关注
一键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