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正确的投资认识,才有正确的理念

双诚资本   2017-05-20 本文章329阅读

市场人气最近持续低迷,不少股灾词汇又涌出占据财经头版,我们冷眼看着,并不为所动,双诚从去年11月份到截稿日一直满仓,并在持续下跌中较好地控制了回撤。我们是怎样看待这个市场,就决定了我们投资理念和运作模式。要有好的投资回报必须有比较正确的认知,这样你的策略才能长期有效并战胜大部分投资者。投资不能仅仅看表面,人性的弱点往往让个人投资者陷入误区。


误区一因为中国股市总是领跌,所以我不看好中国股市


中国股市总是跌跌不休,我不看好中国股市,这是大部分客户的反馈。巴菲特曾经用过一个很简单的方法来衡量一个国家资本市场是否过热,就是用股票市值除以当年GDP总额,这个指标背后的逻辑就是企业的估值不能超过当年一国总的经济产出,如果这个指标在70%左右表示是可以投资的,50%左右是低估的,如果达到110%以上就表示市场过热了。此指标已经在很多市场运用过了,屡试不爽。


看看下图我国16年来沪深总市值与GDP总额的比值,可以看出市场在2007年该指标达到了120%,沪深指数达到了2015年达到了92%,这两段峰值都是市场高位,接着指数一路俯冲,几近腰斩。


看看下图美国市场的分析,可以看出2000年是美国科技股泡沫破灭的阶段,这个阶段大量资金投入电脑互联网科技公司,引致业绩只有几分钱的公司在市场股价高达上百元。纳斯达克指数高达四千多点。后泡沫破灭,纳斯达克指数跌到一千多点,有点像2015-2016年创业板公司股票腰斩。2008年是美国的次贷危机,现在美国市场市值与GDP比值已经超过了次贷危机,也是有些风险了。



如果看好中国,看好中国经济就要对股票市场有信心。但近阶段为什么我们会与大部分国家股票市场走势不一致呢?其一是我们实行的外汇管制,基本上A股的境外机构投资者限制较多;其二是,2007年本应该下滑的经济被4万亿放水猛然刺激了一下,丧失了一个结构性调整的绝佳机会,等到2015年已经是强弩之末。经济增速下滑,上市公司无业绩支撑,但股市加杠杆正酣,引起史无前例的杠杆牛市,稍有风吹草动就容易踩踏。


股票市场有涨就有跌,有跌就有涨,这是规律。由于中国股市80%的交易量是由散户贡献的,所以中国股市拥有最高的流动性,另外中国股市散户多,所以股票价格极端行情多,上涨的时候头脑发热的人多,下跌的时候恐慌的人更多。其实观察近五年私募长跑的领先者,远高于巴菲特的年平均回报,只是他们大部分可考业绩只有十几年而已。


误区二我不相信任何私募,因为他们从来没给我赚过钱


真正令你持续赚钱的不是私募,而是你的理念,我们充其量只是帮你调查好公司,为您防范非系统性风险。这两年我们调查过不少国内外的私募,发现即使是出名的机构大部分客户也是不赚钱的。因为越是名气大的机构越是在股市人气鼎沸的时候能募集到几倍甚至十几倍的资金,这个时候最容易募集,做个路演就能成立一支新基金,没有基金会放弃这个时候扩大规模。募集来的资金也不可能就做存款,知道了肯定被客户骂。私募基金也很无辜,我们在市场冷谈的情况下拼命鼓吹让大家投资,但是大家不为所动,等市场气氛起来了,资金就进来。


所以真正能持续赚钱的都是能够持续投资的种子客户。当然选择也很重要,要选择你认可的私募,你常常变换私募也代表你的投资风格变化不定,而且放低投资预期也很重要,投资不能单看一年的收益而要用复利。我曾经跟一位朋友认真谈投资,他跟我说他的回报要求是中国M2增速加上通货膨胀再加一点固定收益(其实M2就已经反应了有所有财富的增长),算来算去绝对收益要达到20%以上,我真心对他说不可行,需要一波比较大的趋势,他说那我就等趋势来的时候投资。


鬼才知道趋势啥时候来。密歇根大学一位金融学教授贾特赛亨(H.Nejat Seyhum)对1926-2004年美国市场指数研究后发现,只有1%左右的交易日贡献了96%的市场回报。同样的数据有不同的解读,长期投资者说,这说明长期投资是对的,这样才能保证那1%的日子出现是你有持仓。短线投资者说,这说明做波段是对的,因为99%的时间你都不用有仓位,而这观点分歧在于,这1%的交易日是否可以提前预知。


误区三 投资需要多看新闻,要跟随投资热点


很多投资者投资不看拟投资公司,看新闻看热点,好像也很勤奋,说出来的信息也是好像对经济了如指掌似的。看看现在股票财经都是啥新闻主题“什么A股形势严峻,散户血流成河”,“股市继续震荡,回踩概率大啦”,股市好的时候“万点可期啦”,“A股即将纳入MSCI指数,千亿资金进场啦”。天呐!看看这些新闻就觉得鸡皮疙瘩都起来了。本质来说这些新闻都是滞后且强化了一致性的市场情绪,让一般投资者察觉不到市场的变化。


我认为投资股票除了看看年报,了解一下所投资公司的运作模式外,多看看新闻联播和人民日报,可以感受到政策的弦外之音。记得2015年股市5000点左右,新闻联播公布了一项调查,股市中个人投资者盈亏比例,当时公布的是一半一半,并不是大家感受到的进去就赚钱,只是你当时并不在意。另外人民日报在2016年6月有过一篇评论员文章“散户为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弦外之音是我们要发展机构投资者,开通沪港通、深港通、伦港通等等,弦外之音就是几个池子里的水,多了要外溢,低的要上涨。


误区四,我看年报,我选择有较大利好或利润增长一倍以上的公司


有一种利好叫“见光死”,公司公布利好后反而股票大跌。如南北车的合并,这属于前期积累了太多浮盈,且利好出尽。如佛山照明2016年年报净利润达到10.73亿元,同比增长是27倍,公布后股票一路下跌,几天后变跌去10%。其实这些盈利并不是正常业务利润,而是公司在2016年度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出售公司持有的国轩高科股票所致。所以公布利好也易踩坑,要分析利好能否持续。


所以不光是看利润有没有增长,而是看哪些业务让利润突飞猛进。要认真研究公司所处行业地位,有没有带领行业反转,有没有一些外部因素导致公司长期成本下降,或者公司在行业内有定价权,让利润释放有较大的空间和可持续性。


股票投资真不易,股市里机构投资者要么潜心研究公司的价值投资者,也有对政策把握很准确的趋势投资者,现在还出现了运用计算机系统的量化投资者,计算机系统能够截取海量的交易数据,利用计算机算法获取稳定的收益,想要年年获取稳定的复利回报如果研究不深,始终要付出代价的。时间花在哪里,成就就在哪里。 (以上都是跟朋友客户了解的他们的真实想法和案例)


关注
一键咨询